•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593

  • 收藏数

    0

作者:admin 发表于 2022-3-14 14:55:34
跳转到指定楼层

虽说年年是寒冬期,但正如王兴说的:“今年是过去十年最差的一年,也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

这两天又传出各种大厂的裁员风波,中概股一夜回到十年前,大厂的日子也不好过。

在这种时候,应该从哪些角度去判断比较靠谱的项目或公司呢?

本期得主:金轮法王

分享:
0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158

主题

23

听众

2万

乐币

管理员

 楼主| 发表于 2022-3-15 10:29:22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大家来参与呀~
赞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29

听众

3万

乐币

董X的爹

发表于 2022-3-16 09:3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抖个机灵,两年前如果有人想离开互联网,我劝人考公,现在有人想离开互联网,我会跟他说,如果你在一线城市有房子,卖了回老家养老吧。

--------------分割线-------------

首先说明,每个人对于靠谱的定义和接受程度不同,我没法说哪个靠谱哪个不靠谱,我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

如何判断的话,我自己的方法是查、验、观,没有色。

1、查:

熟练运用天眼查等各种征信类APP或者网站,一般如果在这个层面都能看出问题,那就没必要选了,这个阶段可以规避掉非常不靠谱的公司。

熟练搜索小红书的“各城市不靠谱公司”名单,一般都有大神牵头制作,各位网友补充信息;同理,部分行业内部的微信群也有这种信息在流传,一般是以excel或者在线文档的形式。名单内容大到公司,小到某个组或者某个领导,信息繁多,需要认真甄别。

不耻下问找自己的同行们多打听打听,在即刻、脉脉上多问问,说不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验

这个环节一般在面试、复试、笔试、和HR沟通等各个和这家公司沟通的细节发生。

首先是公司的环境,坐标在哪、公司内环境如何等等(大厂可以不考虑这个了,毕竟大厂的物理环境确实已经顶配)

其次是面试官,面试是双向的,他面你,你也面他,短则30分钟,长则1个小时的面试其实很难彼此看出真实的实力,但是如果这个环节面试官都拉跨,比如迟到、傲慢、专业知识不过硬、想着从面试者身上套方案等等,那可以直接Pass。

最后是HR,只能说,懂的都懂。

3、观

去看大环境、中环境和小环境的情况。大环境指的是国家的扶持、补贴、方向,这些内容在B站都有很多UP主介绍,比如所长林超等等,跟着政策走是一种极为稳妥的方法。中环境指的是行业的发展趋势,基本工作几年都会有一些基础的判断,也可以和同行多交流;小环境指的是自己,自己想做啥不想做啥、想怎么做、家庭环境如何等等

做完这些能避免踩坑了吗?并不能。这些即便都做完,最差的情况只是避免踩进显而易见的坑,但是隐形的坑实在太多,还是得自己琢磨琢磨。

赞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

主题

21

听众

10万

乐币

董X的爹

发表于 2022-3-16 12:54: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术有很多,千人千面;我反而觉得更应该关注背后的道。因为靠谱看似是个客观评价,其实是个主观题。你天天骂骂咧咧「我们团队就是个火坑,谁往里跳谁就是傻」,隔两天还是有源源不断的新人往里进,他是傻吗?只是每个人对于靠谱的定义维度和指标不同。

所以如果我们把一个靠谱的评价体系,简单拆分为客观条件和主观诉求,二者的核心标准都是务求真实。客观条件的评判上要有尽可能多的宏观发展(国家政策/监管要求/行业规模etc),和微观态势(用户价值/竞争机会/技术壁垒etc),最简单的PEST(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和SWOT(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这经典两件套就已经很够用了。实在不行再加个蛋,波特五力模型(供需双方的议价能力/现有和潜在竞争者/替代品),基本上就能拆解个七七八八了。做好信息源和筛选就行,各种报告工具上知乎一查一大堆。

我反而觉得客观条件的分析不是重点,这是一个有手就能行的事儿。最重要的是确认主观诉求,因为客观条件是为主观诉求提供信息支撑,主观诉求是在明确后需要做出选择和决策的,机会成本和沉没成本共存。很多朋友恰恰卡在选择,因为客观条件而影响了主观诉求。所以我一开始说,这两者要尽可能地区分开来,不要形成干扰。在客观问题上通过全面和精细力求客观与中立,在主观问题上不要欺骗自己,缺钱就说想找个年包高的,想精进能力不怕卷就说有职业追求,想追求工作之外的热爱就说要找个清闲点的工作work life balance。没人会笑你怎么被贫穷压完了脊梁、明知山内卷还向卷山行和年纪一大把空谈什么热爱,一没放火二没杀人三没劫人钱财阻人生路,有什么不能诚实面对自己的。

我要什么,不要什么,这是在选择项目时最应该明确的。不要是底线,要是加码。举一个实际点的例子,前两天朋友说面临三个选择,内容比较长,减缩一下:

1.  内部转岗:成本低但不擅长,可能干不下来。

2. 继续狗着:部门关系复杂,和直系主管有冲突,可能不开心。

3. 外部社招:尝试感兴趣的方向, 但互联网寒冬不确定性大。

TA的主观诉求是有工作之外的兴趣技能,并且需要一定的时间投入精进。朋友开始选择困难症了,问如果是我该怎么选。

由于我这个人头脑简单,遇到复杂问题的条件反射就是先确立标准,然后按标准执行,所以如果是我,思考链路没那么复杂:

1. 我不能接受会长期使人处在负面情绪中的工作,这是底线,所以方案二PASS。

2. 底线之外的第一优先级是长远考虑我想做的事,也就是TA的兴趣技能,其中最核心的要素是时间,即忙到凌晨一两点的工作是不可以接受的。

3. 所以最后问题就变成了,去了解方案一和方案三具体岗位的客观条件,哪一个最能满足我对于时间和精力要有剩余的要求,就选哪个。

总之,要想清楚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对别人靠谱的项目不一定对自己靠谱,要能做选择。 本帖最后由 金轮法王 于 2022-3-16 15:18 编辑

感谢大佬,学到很多。
感谢大佬,字有点多。
感谢大佬,晚点再说。
赞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每日抽签
手机版|小黑屋|大厂乐乎 |京ICP备2021013067号-3|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6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