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0

  • 浏览数

    118

  • 收藏数

    0

作者:辛巴Simba 发表于 2024-3-4 17:52:53
跳转到指定楼层

2024年读完的第一本书。

因为是从别人那里借来的,所以就抓紧看完。这也是第一次尝试管别人借书看,一是以前总想着把看过的书留存下来,现在想想实在没有这个必要。二是有些人的书不外借,怕被弄坏。

不光是这种时间的仓促感,而是真的很想一探究竟关于改变的方法论,促使我读完了这本书。

之前总是会在看完的纸质书最后一页,留下自己的一些感受,这次也遵从了书中所说的读书方法,尝试记录一些更深刻的感受。

首先为了更方便读者理解,作者科普了一些脑科学。人类有三重大脑,理智脑,情绪脑和本能脑。理智脑虽然高级,但比起本能脑和情绪脑,它的力量很弱小。

从三重大脑出现的年代来看,如果本能脑类比为100岁,那么情绪脑是55岁,而理智脑只有1岁。且三重大脑在我们成长过程中发育成熟的时期也不同,理智脑最晚,要到成年早期才基本发育成熟。本能脑和情绪脑掌握着我们大脑八成的神经元,且运行速度极快,而理智脑运行速度慢且耗能。这些导致理智脑对大脑的控制能力很弱,所以我们生活中大部分决策往往源于本能和情绪,而非理智。

在原始社会,需要节省能量,及时行乐。进化之手还未来得及完全改造我们,在远古社会具有生存优势的天性,在现代社会就变成了避难趋易和急于求成。理智脑很少有主见,大多数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在思考,其实都是在对自身的行为和欲望进行合理化。

成长是需要克服天性,要想从既有的习惯中跳出来,最好的方法不是依靠自制力,而是依靠知识。知识可以让我们产生新的认知和选择。

理智脑可以驱动本能和情绪,不要用意志力去对抗本能和情绪。

而焦虑也并不完全源于我们的主观意识,而是来自我们大脑的生理结构。急于求成,想同时做很多事;避难趋易,想不怎么努力就立即看到效果。

耐心不是毅力带来的结果,而是具有长远目光的结果。对外部世界的规律认知能使我们耐心增倍。所以作者在这里解释了复利曲线和舒适区边缘。复利曲线显示了价值积累的普遍规律:前期增长非常缓慢,但达到一个拐点后会飞速增长。在舒适区边缘扩展自己的行动范围。

对于学习而言,学习之后的思考、思考之后的行动、行动之后的改变更重要。学习知识的目的是消除模糊。先用感性能力帮助自己选择,再用理性能力帮助自己思考。尝试捕捉并记录自己的感性。锻炼自己的元认知能力,想清楚意义、进行自我审视和主动控制,而不是随波逐流。

我主要对这一部分做了笔记,因为对学习这一概念又进行了新的了解。之前总会强迫自己拥有毅力这种东西,然后便深入其中的痛苦,最后以没有毅力作为结束。借用作者的观点,可能我又在为我的懒惰进行合理化了。

心态上我时常陷入想要做的事情太多而焦虑,对太多的事情感兴趣常常让我颅内陷入一种自恋式的狂嗨。但又很庆幸自己一直有着强大的好奇心,对于什么都愿意去尝试一把。

但终究是要取舍,找到“挚爱”,然后不断的练习它。这一部分脑科学和学习的通识,可以帮助我更好的认识自己,以及对一些成果没有那么执着。最重要的是当下此刻的时间要有绝对的专注力,剩下的我愿意做那个不计较得失的小傻瓜。

作者归纳也总结了一些“能力”的“刻意训练”:

1⃣专注力:

让感受回归行动。身心合一不仅是专注于当下,更是享受当下。

2⃣学习力:

梳理那些会做但是特别容易错或不会做但稍微努力就懂的内容

浅层学习满足输入、深度学习更注重输出。可以把浅层学习作为了解新信息的入口。

3⃣行动力:

在把目标细化、具体化后重构行动力。(日程规划)

4⃣情绪力:

游戏心态

5⃣刻意练习四要素:目标、专注、反馈、拉伸

以及提供了一些日常有帮助的习惯:早起 冥想  阅读 写作 运动

早起对我来说有点困难,虽说早起会把一天的时间拉的特别长,感觉可以做很多事情,但是真的有点痛苦。

冥想一直在我的好奇心列表里,希望后面有时间可以仔细研究下。

运动的话,我放弃了拳击和健身,起码目前我没有任何运动的欲望,如果有,我也会去徒步。

好了,第一次尝试写非“思维导图”的读书笔记,期间本能脑和情绪脑也是经不起诱惑,拖拉了很久才写完,但是写到这里,我心情轻松了不少,起码我写完了。

分享:
0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成为第一个回答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每日抽签
手机版|小黑屋|大厂乐乎 |京ICP备2021013067号-3|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6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