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234

  • 收藏数

    0

作者:阳仔 发表于 2022-11-30 17:42:4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根据苍月的话题“社区类产品,怎么看待分享这件事?(目标是啥,分享啥,怎么衡量效果)”,针对这个问题先谈谈我的想法。希望大家广泛发言,一起交流讨论。

一、社区类产品及产品的分享

(一)简单谈谈社区类产品

社区类产品,我的理解是由内容话题引起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产生的平台,其核心在于通过人创造内容进而来吸引其他人关注自身以及发布的内容话题。这类产品的核心构成是人与话题内容。

其中话题内容由人创造,人又分成两种角色,内容的创造者和消费者。不论是哪个角色,都需要足够数量的用户积累才能产生规模,通过人数量的提升带动内容的数量与质量发展,形成社区的氛围以及质量。所以社区的根本核心是人。

如果获得人呢?

当下的互联网主要的推广途径集中在广告投放上,广告投放主要是集中在腾讯广告、巨量引擎、Facebook、twitter等广告平台,除此之外也有一些诸如媒体软文、新媒体创作者的内容推广以及结合短视频图文等新媒体平台的合作推广的合作方式。广告投放的好处在于针对性强,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更加匹配的用户特征进行投放,以此来吸引匹配的用户。

广告投放虽然是主流,但是最大的问题在于成本高以及投放策略一直在变化。而产品本身的分享,包括不限于软件的分享、社区内的内容分享、社区内的用户分享等是另外一种有效的获取用户的方式。产品本身的分享,除了获取用户的意义之外,当然也还有对于创作者、内容以及社区本身的肯定这样的衍生意义。在此重点讨论的是获取用户的意义。

(二)分享的目的

并不是说各类产品都有分享功能,就一定要给社区也加分享。分享这个动作,对于社区的运营方以及社区用户而言意义和目的是不一样的。

社区希望用户主动去分享,不论是内容还是软件本身,是希望通过用户分享提升产品影响以及获取更多人的关注,获取更多的用户。

而用户自己主动去分享,是对于社区本身以及社区中内容和人的肯定,从心理上来说,是基于一种成就感、满足感、虚荣感,通过分享以后来彰显自己的一些品质。

所以说不同的角色之间,分享的目的与意义并不可统一而论。

二、分享的目标与途径

(一)分享的目标

简单的讲了讲社区类产品分享的目的与意义,核心在于对于社区运营方而言,吸引用户是一个吸引匹配用户、提升用户量的有效途径,因为这个动作相较于广告投放来吸引用户,成本要低非常多。所以说分享的目标结合目的与意义来说其实是很类似的,集中在吸引到匹配的用户,通过分享来获取用户两点。

之所以说集中在这两点,是因为不论是分享社区中的人还是内容,最终的落脚点都是是否帮助获得了更多人的关注。不论是提升了社区的影响力,还是提升了社区的内容质量、社交氛围,最终都需要靠用户来检验。

这里需要再具体一点,分享的目标不仅仅是用户数量的提升。前文谈到过,社区的核心构成是人和内容,光有人,内容跟不上也是不行的。虽说分享的目的最终是获取用户关注,这会体现在用户量的提升,但这个目的的直接体现需要更加具象化的描述。结合社区的核心是人和内容,那么基于这两点可以拆解出几个指标来总结这个目的。

主题发布人、次数,评论回复人、次数。

在这两类的指标基础上,可以拓展出非常多的分析思路,社区分享的最终落脚点也许和最终目标就不是一回事了。比如说如果社区承担了较大的营收压力,那么此时社区分享的最终目标是提升营收。

所以在社区定位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时,分享的目标以及为之匹配的功能与运营行为都有不同,需要分开讨论。但是不论是打造品牌影响力还是营收,前提都是有大量的用户与内容做基石,因此分享的目的在此总结为通过获取更多用户,提升社区的影响力。

(二)分享的途径与对象

宏观上讲了不少的“分享”概念,但是作为一个产品策划与运营,我在了解了目的、目标的基础上如何去定义分享呢?首先明确目标,通过分享获取更多的用户,再通过用户量的提升进而提升社区的影响力。此时如何让用户愿意分享,以及让他们分享什么呢?

在王诗沐先生《幕后产品》第2章-如何全面深入的了解用户中提及“互联网上常见的用户心理还有爱现(希望展现自己),或者叫成就感、认同感。希望获得成就感和他人的认同,是人与生俱来的需求。”

对于内容创作者来说,期望获取成就感、满足感会驱使他鼓励他人分享。而对于内容消费者而言,如何才能触动他们去分享呢?

  1. 获得情感上的共鸣

    这个行为非常常见,当对一件事物产生共情与共鸣时,人会产生分享的欲望让这个共鸣扩散出去。常见的听歌以后的分享、阅读内容以后的分享都是如此。这个分享也意味着内容消费者对于内容的一种肯定。

    在戴维迈尔斯先生所著《社会心理学》第11章-吸引与亲密:喜欢他人和爱他人一章关于促进亲密关系的因素中,提及了“自我表露”。当产生共鸣以后,内容消费者因为身边亲友的良好关系,他们会更热衷于自我表露,因此他们会把触动自己的内容进行分享,目的是让其他人关注到自己促进亲密关系。

  2. 获得利益

    这个比较常见了,例如可以获取奖品的转发活动。这个在微博上非常常见。

基于以上两点,在分享内容的设计上就比较有针对性了。

如何让内容消费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对于社区而言最直接的是以图文、音频、视频为载体的主题内容表达了用户心中所想、触及了他们内心的想法,此时内容就成为了分享这个动作的主要对象,这里主要的核心在于引导促进优质内容的创作。

当一个人创作出了多个可以产生共鸣的内容时,作为内容消费者的用户,会因为内容关注到创作者,进而去分享他们,这里就是内容创作者的用户运营工作。

以上是从内容创作者以及消费者角度总结的分享对象,而从社区运营期望用户进行分享时,对象则不仅局限于以上的对象。

社区可以提供奖励,吸引用户对社区提供的内容、内容创作者甚至是与社区自身相关的软件本身、一次活动事件以及其他与能体现社区内容的事物进行转发分享。用户会为了获取这个奖励去进行分享这个行为,此时的对象就可能是社区软件、活动内容(包括不限于活动推广的网页、小程序、新媒体平台发布的内容),这里就是集中在营销活动的设计工作上。

在分享行为的表现上,其实还是聚焦在人和内容两点。

三、分享价值的衡量

在讨论分享的目的、目标以及意义之时,提及了不同发展阶段或者最终目标定义不同时,目的、目标以及意义也会随之改变。分享的价值衡量也是如此,需要结合目标的达成程度来评估,否则我的目标是提升营收,结果用户量提升了却没有收入提升,这样的分享机制也许就存在问题。

其实在社区发展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发展提升用户数量,而通过社区创造营收其实是一个始终都存在的目标,这个目标建立在用户发展的基础上,所以在设计分享功能以及对社区运营时,需要根据不同的目标来定义分享的衡量标准。

(一)目标在于提升营收

如果分享的目标就是直接的提升营收,例如设计了活动刺激用户分享,此时衡量分享的效果可以直接计算LTV。将分享视为一个引入用户的渠道,对渠道引入的新用户跟踪记录产生收入的行为,进而计算这些新用户的LTV,这里可以参考拙作关于LTV的计算思考与总结

(二)目的在于提升内容质量或者社交氛围

这个目的比较宽泛,在效果的衡量上需要做一些拆分。

假设我们现在在运营一个三国历史类社区,主要讨论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近期想要通过分析分享行为来观察社区的内容以及社交质量,我的分析思路是:

  1. 统计收集分享最多的主题以及评论最多的主题

  2. 统计收集分享行为最多的人,以及分享的次数

  3. 通过前两点总结出目前主题内容的分类以及标签

通过以上3点的统计,总结出分享最多的内容主题的标签与分类,例如三国战役,三国人物,三国文化,关羽,曹操等,此时可以定义出社区主要被分享的内容方向,通过评论率(评论人数/活跃人数)、人均评论次数(评论次数/评论人数)、评论次数分布(拆分成不同次数区间,看区间人数分布)来得出内容交流的行为情况。

除此以外,还可以通过内容创作者的被关注人数、主页访问人数等指标,结合之前的率、人均、分布的方法来分析用户之间的访问、评论交流互动氛围。

以上是针对这个目的分享效果衡量的一个思路。

(三)目的在于提升用户量

这个目的比较直接,也比较容易从单一指标中体现。

在营销活动以及一些产品所谓的病毒裂变能力分析中,有个指标叫裂变K值用以衡量裂变效果。这个K值的定义方式根据不同产品,例如网页、APP、小程序及其他均有不同。

说人话就是,在以分享转发为主的营销活动或是用户行为中,有个叫K值的指标可以用来衡量分享效果,这个K值在不同产品形态中定义不同,但是他们都有一个核心,就是根据通过分享引入的新用户数占产品用户的比例,比例越高则分享吸引力越强,证明用户的分享行为积极,分享引入的用户数越多。

早期微信小游戏没有对分享行为进行限制,不少厂商通过强制要求玩家分享才可以进行游戏的操作逼迫玩家进行分享,这就是一个通过分享引入用户的极端反面教材。而在这个教材中,衡量分享效果的K值计算方式各家均有不同,这里我提出的计算方式可以作为一个参考.

即:分享引入的新用户数/(总用户数-分享引入的新用户数)。

这个计算方式结果表示了分享引入的新用户占总用户中排除自身的占比,大于1则表示今天超过一半的用户不仅是新用户,还都是分享来的。这个指标需要配合分享率、分享次数、分享人数以及人均分享人数、人均分享次数来综合看。

这个K值的计算方式有很多变种,核心都是在于看分享引入的新用户在总用户的表现,至于这个表现怎么定义,就是如何修改分母的过程,可以根据具体业务而定。比如可以直接把修改简化称总用户数,此时K值代表的是分享新增占比;或是分母修改为总新增人数,此时K值代表分享新增占总新增人数比。这些都可以用来评估分享的效果,但是这里我想强调一点的是,不要盲目的局限于某个单一指标对一个行为进行分析,一定要定义核心指标的同时,配合其他相关的指标综合分析来定义最终的效果。

简单谈谈,抛砖引玉,待诸君慷慨发言。

分享:
0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65

主题

29

听众

3万

乐币

董X的爹

发表于 2022-11-30 20:24: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大佬,学到很多

赞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9

主题

49

听众

14万

乐币

董X的爹

发表于 2022-11-30 21:38: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拿bilibili的几次破圈举例,无一不是先在bilibili上有了原始内容,再被用户分享到更大的公域(微博),进而拉来了更多用户回到bilibili。

如果拿一个图表来说的话,除了原始投放的那一波。后续的社区流量高峰理论上都应该来源于内容的传播(手段为分享)。

赞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于作者
阳仔

普通用户

  • 主题

    36

  • 帖子

    370

  • 关注者

    10

每日抽签
手机版|小黑屋|大厂乐乎 |京ICP备2021013067号-3|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6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