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10

  • 浏览数

    1417

  • 收藏数

    1

作者:胭惜雨 发表于 2022-9-27 22:26:46
跳转到指定楼层

在本系列的第二篇《游戏社区随便说(二):关于社区调性的一些看法》中我阐述了一些对于调性的看法。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调性是筛选器”这个观点。

那么今天我将针对这个部分再多说一点,进行一个补充。

之前的文章中我讲述调性的作用更多的是用于项目团队对于项目定位的作用,也就是说对于项目来说,立项之初甚至立项之前就应该先想好自己的社区调性是什么,并以此为标的物,寻找符合这个定位的用户。这样做的好处是产品的目标用户足够明确、用户的来源也足够精准,并以此来进行项目的推进和复盘。

但是也如我那篇文章所讲,虽然调性能帮助项目在早期更明确用户的属性和自己的定位。但是用户量到达某个量级的时候,筛选器作用就会越来越弱,调性也会不断被冲淡,最后变成白开水。一般到这个时候,我们就不能再依靠调性来获取用户或者是定位用户了。

这是一个两难选择,调性和用户量在某个阶段会变成一条线的两端,你不可能又想要更大量的用户,同时还保持调性。要么你就像豆瓣那样,干脆变成“小而美”的代名词。要么就像知乎那样,放下“调性”,拥抱用户量。

这里可能需要补充一个部分:调性作为筛选器,筛选某一类用户,其用户基数越大,这个筛选器的容量也就越大。比如快手的“老铁文化”,老铁文化作为快手用户自发形成的一种调性,伴随着前几年风光的“五环外文化”高歌猛进。这是因为中国的农民朋友有五个亿,在刨除太老、太小、盲人等特殊情况后,依然有几个亿的基本盘可以吃。也就是说快手在碰到目标用户天花板之前,完全可以不用撤掉“老铁文化”这个筛选器。

而文青属性相比于农民属性用户群体就小的多,无论是知乎还是豆瓣或是其他垂直APP,从创站那天开始计算,总用户存量加在一起都没办法跟快手一家比。这就是筛选器容量的差异性。

而当快手发现自己的用户增量碰壁,一直在五环外进不去五环内的时候,“老铁文化”的调性就成为了一个巨大的障碍。快手直至今天还在跟这个筛选器做斗争。

那为什么抖音就没有这个问题呢?这要从两个角度来说,抖音早期也有这个问题。如果说快手是靠五环外文化起家,那么抖音就是靠五环内文化起家。那个时候一说起抖音,你脑海里会很清晰的描绘出一个典型的用户画像。

但是抖音很快强调起了算法的作用,打破了调性的壁垒。自己不做定义,也不让用户给产品定义,变成了你是什么人,打开的就是一个什么样的抖音,你想看到什么世界,世界就长什么样。

从精英化的角度来看这无疑是一种彻底的堕落,做产品也好做企业也好,应当有着引领用户看到更美好世界的责任与义务。这句话很许知远,也自然会被批判。“凭什么由精英来定义什么是美好?”、“凭什么让你们来选择我们看什么?”,张一鸣点点头,让产品变成你们自己想要的样子。

算法得到的数据是一定是比人工推荐好的多的,因为一个人的喜好不能覆盖所有人。南甜北咸东辣西酸,没有任何一道菜能满足所有人的口味。算法的解决方案就是你喜欢什么,我给你什么。你喜欢什么,我给你更多。

从2012年到2022年,是国内精英文化逐渐被消解的十年。没有人有资格定义什么是“好”什么是“差”,能定义的只有数据。数据好的自然是好,数据差的自然是差。所以不管网上那些人骂的有多狠,该赚钱的依旧赚的盆满钵满,因为那些数据已经算出来了,会给哥哥们刷票倒牛奶的才是大多数。

有理想的人不要碰商业,因为商业以“赚钱”为第一要务。不管嘴上说的多好听,有什么样的愿景有什么样的;按图,实际上目标都是赚钱。从商业的角度上来看:算法,天下无敌。

我以前看过某篇文章,讲述某个公司从传统的编辑团队推荐往算法推荐过渡时,算法因为还处于初级阶段,体验很差。需要编辑大量的提出意见,把算法变的更好用更高效。后来那家公司的算法确实国内数一数二,可以拿出来一说了。那么那些编辑后来如何了呢?我不清楚。

编辑也好、首页内容运营也好,最终都是要填入炉子,变成算法的燃料。这是时代的必然,亦是一代人的眼泪。

当你能控制内容源的时候,算法与调性尚可以共存。毕竟再怎么强大的算法,也必须要在内容池子里挑选。只要这个内容池保持一个调性,那产品还可以保持一定的调性或者氛围。但是当内容源你无法掌控的时候,用户想看什么,能看到什么,理论上就不由得你做主了。

算法没有价值观。所以算法没有人的偏见、没有人的喜好,无论是长篇大论还是一个字的内容,算法一视同仁。你喜欢一个字,那就给你一个字,即使这种内容被人类看做“垃圾内容”,没关系,你喜欢就好。还要吗?我还可以给你更多。也正因如此,人反而变成了制约算法的枷锁,毕竟这相当于用人把算法管了起来。

字节跳动曾经很长一段时间不设总编,因为他不认为今日头条是媒体,他把今日头条看做是传递内容的工具。既然是工具,高效就是一切,内容的思想由做内容的人自己去把控,工具只负责把内容更高效的传递给那些想看这些内容的人。不对内容做判断,也不对内容做衡量,只做好工具应该做的事情。

当然,后来字节跳动被锤了,还被强调了“总编辑负责制”,也招募了总编辑,这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我相信,如果没有那些事情,张一鸣依然不会改变自己的立场。

以前我们总说:“不偏执的人无法成功。”所以我们认为能把项目、能把产品做成功的人一定是对这个产品有执念的人。就像日本人那样,五十年如一日的做寿司、蒸米饭、修自行车,这样才能把一项事物打磨到最高境界。可惜,时代不一样了。如果说“不偏执的人无法成功”,那么这个“偏执”的点也不再是项目,而是“增长”,或者说是“增长”背后的“收益”。

我曾经很好奇,为什么有人能够每年创业都做不一样的项目。今年是社区、明年是游戏、后年是照片滤镜、大后年做MCN。一年一个行业,他到底想做什么?他又能沉淀出什么呢?后来我明白了,如果说我还在着眼于“产品”,那么人家早就已经穿透产品,直指“利润”了。正因为如此,他们对于做什么产品并没有执念,他们只对“收益”有执念。所以什么能赚钱,他们做什么,产品不过是一种手段,赚钱才是目的。

从这个理念出发,进一步演化成了“一切从增长角度出发”。用户想要什么,你就给他什么,你不要纠结于这个东西是好是坏。你给了他,数据有增长,这个事就可以做。除非他影响了更多人的利益,导致数据下降,否则你不要干涉他。产品团队、运营团队不能有自己的好恶,不能去帮助用户定义什么是好,什么是坏,说严重一点“你没资格这么做”。只要数据有增长,一切都是对的。

马克思说:“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家就会大胆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有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死的危险。”

对于项目团队也是如此。我曾经好像在某篇文章里讲过一个故事:我在某公司的时候,开一个产品讨论会,团队大佬开门见山:“大家看看Google Play前50的产品,哪个我们能抄?“事实上,这已经是大公司才有的底线了。而即使是大厂,因为做灰产被紧急下架的产品也不在少数。之所以坚决不做黑产,不是因为真的因为有什么道德责任感,而是有法律风险。

好像有点扯远了,说回调性吧。

一个有调性的负责人,能成就一个产品。一个没有调性的负责人,却能成就一个大产品。因为一个有调性的人就有他的坚持,就有他的好恶,他会控制不住自己,把这个好恶带到产品当中。我猜如果陈睿是一个死忠二次元,哔哩哔哩不会是现在这个规模。周源如果一直坚持十年前知乎的定位,知乎也不会是现在这个规模。要做一个项目负责人,就要达到太上忘情的境界。

如果你看到这里,想到了乔布斯,那么你得问问自己是不是乔布斯(微笑)。

那么这个世界上还有调性的一席之地吗?还是有的,那就是内容行业。写小说的人需要有调性、拍电影的人需要有调性、哪怕是写个公众号,也需要调性,没有调性的内容是没人看的。曾经某公司号称可以用算法写剧本,扑街扑的一塌糊涂。因为内容的本质是传递信息、传递思想、传递情绪、传递价值观,而恰恰算法什么都有,就是没有这些。所以扑街也是理所当然的。

做互联网行业,绝大多数公司还是在做平台,满足买/卖(你理解为消费/产出也一样)的需求。这是一种工具化场景,更高效的链接双端或者多端才是互联网的初心。以前我从编辑转行当运营的时候,经常有人问我“编辑和运营有什么区别?”,我的回答是“编辑即是创作者也是平台方,而运营只是平台方。”

这一步之差,差出了一个行业。

分享:
0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淘帖
回复

使用道具

65

主题

29

听众

3万

乐币

董X的爹

发表于 2022-9-27 22:45:07 | 显示全部楼层

1、从生意这个角度上来说,平台做多边或者双边是一种生意,一个做服务的产品也是一种生意,所以只是选择不同而已,一个是多多益善,一个是能从一部分人手里赚钱就算赢。

2、我也是编辑出身,算是被牺牲的燃料吧。只能说历史车轮下什么都没有,但是跑的快就能多活一段时间。

3、当对文意解读的算法足够强大的时候,算法可以给出调性,只是每个人要的调性不一样,这一天迟早要来的,时间问题而已。对于内容的看客而言,调性是他们的嘴替,把他们无法说和说不清的那些情绪和想法给说出来了而已。

4、只从做产品的角度来看,创始人有坚持和想法的产品更容易获得使用者的认可,但不一定能赚钱。

赞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10

听众

1万

乐币

普通用户

发表于 2022-9-27 23:5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曾经我也在想,会不会有包容万物的社区,这个明显是不可能的。调性使得社区筛选了用户,想要获取更多的用户,正如文中谈到的抖音通过算法弱化了调性。

调性只能被弱化,由用户自己定义自己,最后依然会形成圈子,这就依然出现了调性。调性这东西,和扩大用户量一定程度上是冲突的。曾经我认为不会有能够冲破桎梏的内容平台,因为我的思维还是一个内容平台的负责团队一定会掺杂自己的想法在里面,从而形成一些他们的氛围。

而抖音的方式是不生产内容,由用户去生产内容,他们去做内容的分发。这个方式是典型的平台模式,极大程度的削弱了调性的影响,非常值得研究。

说起内容行业,曾经我是某游戏门户网站的员工,当时的攻略组、资讯组同事都是热爱游戏的孩子。我关系特别好的一个朋友是初高中就接触掌机主机的玩家,当时公司内关于E3、东京电玩展之类的游戏展会,都是由他去熬夜收集整理发新闻。像这类的同事有很多,当时我们的平台主要以产出游戏攻略做SEO为公司的游戏平台拉下载为主,门户网站的内容多以不表达态度的报道内容居多,但是因为我们的品牌是出名的小孩子居多,所以不管怎么用心做内容,关注的都是小孩子,外人依旧觉得我们的内容不入流。算是个题外话了。

关于算法我也有一些想法想交流。我在阅读《推荐系统实践》以后对推荐系统有了基础的了解,为了进一步了解推荐系统,我今年靠着我三脚猫的Python功夫去硬啃了《统计学习方法》并自己实现了书中的10个算法。当然我依然是算法的门外汉,但就是这样的情况下,我深深的感受到推荐算法的浩瀚。我在所有的平台都是关闭了个性化推荐的,因为在推荐系统中,都是你越看什么,越给你推荐什么。评价推荐系统好坏的指标是预测准确度,但是很多研究表明准确的预测并不代表好的推荐。因为推荐算法容易让推荐出现马太效应。

推荐系统.jpg

马太效应本身是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的效应,在推荐系统中则是表现为你越是看什么内容,越给你推荐这些内容。

算法解决的核心还是效率问题,因为算法比人工推荐更高效,但是无法解决内容探索的问题。不过用户都是懒惰的,算法在内容行业反而是目前最佳的解决方案。

基于本文的内容的一些想法和拓展想法,有点凌乱。

点评

现在的算法已经进化了,会将一些非关联性、热门的内容推荐给你。也会通过一些分析,将跟你有类似喜好的用户关注的其他内容部分下发。防止你对同类内容感到疲倦。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9-28 01:12
赞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3

主题

49

听众

14万

乐币

董X的爹

 楼主| 发表于 2022-9-28 01:12: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阳仔 发表于 2022-9-27 23:50

曾经我也在想,会不会有包容万物的社区,这个明显是不可能的。调性使得社区筛选了用户,想要获取更多的用户 ...

现在的算法已经进化了,会将一些非关联性、热门的内容推荐给你。也会通过一些分析,将跟你有类似喜好的用户关注的其他内容部分下发。

防止你对同类内容感到疲倦。

赞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10

听众

1万

乐币

普通用户

发表于 2022-9-28 02:08: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胭惜雨 发表于 2022-9-28 01:12

现在的算法已经进化了,会将一些非关联性、热门的内容推荐给你。也会通过一些分析,将跟你有类似喜好的用 ...

其实也不算进化,后者这个根据类似用户的推荐是协同过滤推荐中的一种,另外一种是根据同类内容推荐。

问题是在推荐算法质量评估里,如果准确度、覆盖率、多样性等核心指标不满足标准时,推荐的内容要么还是你看过的内容,要么就是他推荐的你不看,然后一直换,直到你看了推荐的内容。本质还是依赖用户行为,这也是推荐算法的基础之一。

不过我这是纸上谈兵了,都是书里说的以及结合了我自己的感受所得。

就是因为看了书里的推荐系统基础算法,很难摆脱依赖用户行为以及同类内容以及同类用户的限制,推荐算法是很难达到随心的探索,因为算法总在找关联性和相似性。因此我不喜欢推荐,惊喜感也是评价推荐系统的指标之一,只不过比起准确度和覆盖率这些效果更直观的指标,往这方面发力吃力不讨好了。

感觉以后有机会,可以把《推荐系统实践》整理个笔记出来分享一下。不过我挖坑这事,千万别期待?

本帖最后由 阳仔 于 2022-9-28 02:30 编辑

点评

快手的算法中就有30%的流量用于随机推荐,用来打破信息茧房,相比之下抖音的推荐池算法反而更封闭。至于哪个算法效果好,效率高,用户刷起来不亦乐乎。看来还是后者。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9-28 09:23
赞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3

主题

49

听众

14万

乐币

董X的爹

 楼主| 发表于 2022-9-28 09:23: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阳仔 发表于 2022-9-28 02:08

其实也不算进化,后者这个根据类似用户的推荐是协同过滤推荐中的一种,另外一种是根据同类内容推荐。问题是 ...

快手的算法中就有30%的流量用于随机推荐,用来打破信息茧房,相比之下抖音的推荐池算法反而更封闭。

至于哪个算法效果好,效率高,用户刷起来不亦乐乎。看来还是后者。

赞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10

听众

1万

乐币

普通用户

发表于 2022-9-28 09:40: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胭惜雨 发表于 2022-9-28 09:23

快手的算法中就有30%的流量用于随机推荐,用来打破信息茧房,相比之下抖音的推荐池算法反而更封闭。至于 ...

人都是懒惰的,更何况是看短视频这种放松的行为,能不动脑送到嘴边当然感受更好。这也就是我说的很多公司做推荐系统不会重点考虑惊喜感的原因之一。

就当前的抖音而言,其实他们反而要的就是推荐系统的马太效应,与其照顾我这种有难以定义的探索需求,不如把99%的用户服务好,广告也能卖的更好。

再讲个题外话,我观察过一段时间不用个性化推荐的知乎,结果他们反复给我推重复的内容。B站我买了大会员,但是我不喜欢我看什么就死命给我推我当时看的内容,不过B站除了协同过滤推荐,还会结合其他的热点、高赞、高播放来推荐,主观感觉比知乎好很多。两家都有个共同点,就是在推荐的准确度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两家的推荐水平我评价不了,但是感受都不算好。所以知乎我不得不重新开了个性化推荐,B站我至今都是不登录看的,经常忘记了我是买了会员的。

本帖最后由 阳仔 于 2022-9-28 09:43 编辑

点评

知乎的优质内容量比哔哩哔哩小太多,这是制约其算法的根源。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9-28 09:41
赞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3

主题

49

听众

14万

乐币

董X的爹

 楼主| 发表于 2022-9-28 09:41: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阳仔 发表于 2022-9-28 09:40

人都是懒惰的,更何况是看短视频这种放松点行为,能不动脑送到嘴边当然效率更高。这也就是我说的很多公司 ...

知乎的优质内容量比哔哩哔哩小太多,这是制约其算法的根源。

点评

还有一个我猜的原因:知乎的文意算法识别度不够高。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9-28 14:20
赞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2

听众

1万

乐币

普通用户

发表于 2022-9-28 13:5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连自己喜欢什么都不知道 没想到算法竟然知道

点评

思想会骗你,话语会骗你,但行为不会。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22-9-28 13:57
赞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3

主题

49

听众

14万

乐币

董X的爹

 楼主| 发表于 2022-9-28 13:57: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辛巴Simba 发表于 2022-9-28 13:56

我连自己喜欢什么都不知道 没想到算法竟然知道

思想会骗你,话语会骗你,但行为不会。

赞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29

听众

3万

乐币

董X的爹

发表于 2022-9-28 14: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胭惜雨 发表于 2022-9-28 09:41

知乎的优质内容量比哔哩哔哩小太多,这是制约其算法的根源。

还有一个我猜的原因:知乎的文意算法识别度不够高。

赞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关于作者
胭惜雨

董X的爹

  • 主题

    313

  • 帖子

    1847

  • 关注者

    49

每日抽签
手机版|小黑屋|大厂乐乎 |京ICP备2021013067号-3|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8691号